close

 表現不錯。

 

 和三年沒見的高中同學會面,結束整天的行程,回到家洗澡時這樣想著。

 

 其實不只像這樣久違的聚會才這樣想的,任何社交的場合,朋友或新或舊,腦子總是臨場運轉榨著即興,氣氛須保持一顆純白的圓融(其實不須),要是哪種顏色突兀地顯眼,就吐出反色平衡。

 

 小孩長大的過程裡,似乎會自然學得相處的技能,察言觀色、幽默體貼云云,當一個人呀,越來越精通這些東西之後,便越不容易惹別人生氣,那也就會越得人喜歡,同時滿載「他人很好相處!」這樣的風評,而有這個人在的場合呢,都會充滿愉快的氣氛。

 

「很好的人!」

 

 他這個人,會越來越有自信,但自信的來源是建立在他人的反應上,自信的來源是他人對他施以正回饋,自信的來源是,害怕造成他人的麻煩與不快。

 

 見面與聚會皆以場面稱呼,會不會一段關係也是如此。

 

 近來思考了自己最喜歡的詞,想想覺得會是現實,因為很實際,而且沒有迴避的空間,就連在思忖著其他事情時,都會直直衝上來,這樣一想,選擇他的理由可能是因為我很懶惰。

 

 在精神打結之時想到老了怎麼辦?於是覺得,比起看海,這樣的自問更能令我擺脫壞心情,因為這樣一想的話,糾結的情緒便沒什麼關係了,我是說,它分毫不影響任何極小的事物,且零份量。

 

 覺得養小孩與年邁是對稱,是兩個錐子的粗頭黏在一起,養育小孩的過程中,所滋長出的辛苦用期待來消弭,而照顧耆老者的三餐則啃著回憶。

 

 小類投資,投注心力,教育、品德、價值觀。

 

 高中以前,對於各式各樣的演講,或學校辦的輔導課或心靈雞湯等等,談到「你喜歡你自己嗎?」,我的答案總是「當然。」二字,如今想來,當初那表層的世界裡充斥環境的正反饋,震耳欲聾以致無法深入思考,你喜歡你嗎?這句話包含多少層面多少經驗多少現狀多少定型的大腦多少笑的次數多少器官多少細胞。

 

 我現在在讀遊戲設計,實質的內容是每天用一套叫做Unity的軟體做遊戲,如果遇到問題就Google,其他的時間在打遊戲和看影片;我以前寫小說,現在維持每個月至少三篇的小品文或碎念;我的經濟全部來自父母,家庭保持我幼時的品德能端正,向上蔓生到大學都未有岔開或不良的紀錄;自認所有議題和是非題都能透過思辨能力給出答案;容易看出對話者的情緒,並在自己不受損害的情況下給出對方期待的反應;對金錢和益處等等的事情很自私,五個人裡只能有四個人能獲利的話,無論他人情況如何,我絕對不願意當兩手空空的那位;人生尚無建樹(本來想打毫無建樹但尚無聽來多積極呢。)。

 

 喜歡獨處遠大於群聚,但網路是第二生命,所以也不算真正孤僻的人。

 

 如果有另一個我,我想我們會處得很好,反正「你喜歡你自己嗎?」講的是一段關係,關係不需要依實質能力而評,所以我的答案是喜歡,目前是這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雨林 的頭像
    雨林

    被鎖住的迷宮

    雨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